呂秋遠談電影流麻溝十五號
轉錄 呂秋遠臉書 《流麻溝十五號》不是紀錄片,就是一部盡量還原歷史,以說故事的人的主觀視角敘事的電影。對於政治或歷史無感,應該會覺得這樣的片名不討喜。如果可以是驚悚的片名,例如《咒怨》,或是勵志的片名,例如《十字路口》,或是平鋪直敘的片名,《白色恐怖》,可能都更能刺激賣座,但是,《流麻溝十五號》,是有意義的。 流麻溝,是當年綠島取水源的地方,十五號,則是所有政治犯共同的戶籍,如果要寄送任何信件物品,都是到這裡來。所以原著與片名一樣,這個選擇是最好的。但是,在看這部片以前,有些時代背景與用語,可能需要有些基本的瞭解,畢竟在解嚴以前,拜國民黨所賜,許多人對於這段時期的台灣歷史,根本不認識: 1.關於時代: 這部電影描述的歷史,大約在1953年之間。台灣從1949年開始戒嚴,到1987年才結束。這段全世界第二長的戒嚴期間,導致了無數的政治犯冤獄,綠島最多就曾經容納過一千五百位到二千名政治犯。1992年以前,甚至有言論叛亂罪,也就是刑法100條,只要閱讀禁書,就有可能是叛亂行為。現在國民黨的所作所為,都符合當年的犯罪,可處死刑、無期徒刑。這只是其中一段,以幾位女性政治犯為主的故事而已。 2.關於政治犯的資格: 要成為政治犯,其實很簡單,只要看了某些書、組織讀書會、跟鄰居朋友抱怨政府、聽了對岸的廣播,甚至什麼都沒做,只因為你愛上了某個不該追的人,就可以「被檢舉」成為匪諜。匪諜的所有財產全部沒收,三成是檢舉人獎金、三成五是承辦人員獎金、三成五進國庫。 依我現在的個性,我肯定是政治犯。 3.關於女性政治犯: 本片的女性政治犯,並沒有特定指稱哪一位,也沒有任何本省、外省人的區別,而是許多女性政治犯的綜合體。三位女主角中,陳萍,是山東人,余杏惠、嚴水霞是台灣人。陳萍綜合了山東流亡學生的澎湖七一三事件,以及蔡瑞月當年曾經在綠島教導過舞蹈的情況。余杏惠,比較接近當年無辜被逮捕的張常美女士。嚴水霞,有可能是藍張阿冬,或是傅如芝。但是這些所謂的對號入座其實沒有太大意義,她們原本就只是代表女性政治犯的原型而已,有完全無辜的、有思想左傾的、有被誣陷的。 4.關於「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」: 當年的綠島新生訓導處,要求政治犯要在身上刺青,大概就是「殺朱拔毛」、「反共抗俄」之類的文字,朱,就是朱德,毛,是毛澤東,是當時中國共產黨的軍政領袖,類似現在的「殺維尼」這種殺氣騰騰的文字,也會在胸口(好痛)刺上...